分享会 | 法务职业发展分享会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Legal Road:相信共同成长的力量
主持人介绍:
李狗肉是成立于2020年,由知名院校在校法学生自发组织的交流社群。李狗肉以“相信共同成长的力量”为社群理念,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分享互助精神作为社群的核心价值。我们试图破除信息壁垒,搭建最真实、最有效、最优质的信息分享平台,打造法律朋辈的优秀圈层文化,促进优秀法律人共同体建设。
作为一个用爱发电的年轻社群,李狗肉在每位伙伴的热心分享、关注支持下不断壮大。在这里我们交流学习心得,互通讲座资讯,诚挚分享,干货满满;同时我们持续通过公众号等平台将这些优质信息整理输出,以期帮助更多关注李狗肉的小伙伴破除信息壁垒,共享知识和快乐。分享会就是这样一个有代表性的子栏目,我们邀请社群内外的朋友为大家分享从业经验、职业规划、学习方法、招聘技巧等方面内容,集思启智、促进交流,获得了读者听众的广泛好评。
本次分享会,我们很荣幸邀请到资深群友猪猪女士进行《法务校招社招求职分享》的主题分享。
猪猪女士于2021年通过校招进入制造业企业,2023年初通过社招跳槽进新能源光伏企业担任涉外法务,主攻国际贸易&海外投资建厂,对法务校招/社招及跳槽等有相关经验,也长期在个人公众号“岭下闲棋”输出心得。希望此次分享会有助于听众和读者初步了解法务岗位求职、跳槽及职业发展路径等相关经验。
由于分享会时长有限,关于嘉宾个人对法务求职及职业发展的系统思考及梳理,可关注嘉宾个人公众号【岭下闲棋】。
讲座内容
01
个人职业经历概述
先和大家简要分享下我的个人经历。
作为typical法学生,读书期间我刷了多段实习,大所、外所、精品所、互联网公司、检察院实习都有过。在我看来,学生时代实习的重要价值就是试错,在不同岗位实习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优劣势,喜欢什么样的工作,哪份工作更适合自己。
02
法务求职如何DD
正着手校招的同学可能会海投很多企业,其中有基于偏好因素(如城市、行业)重点关注(比如互联网大厂或金融行业);我建议你在等待企业给你回音的同时筛选哪些是更适合你的公司,这样在收到几个offer后再根据整个求职面试得到的反馈以及你尽调到的信息进行筛选。
DD的渠道主要是人脉和公开平台。人脉比如有很多秋招群、地区性法务群,还有一些公开平台,比如小红书、微博上都会有一些知名公司法务会分享他在这个公司、岗位上的所见所闻;如果有渠道的话,可以去私聊这些人。领英之外,还可以通过脉脉及上述平台reach out你想询问的人。
此外,你还可以积极参加法律行业的活动,也可以请当地律师朋友介绍当地的法务朋友,约出来吃个饭聊一聊,聊的过程中可以问问人家有没有加一些地区法务群。实在问不到你也可以自己建,再去微博、小红书等,你自己在发帖介绍自己在某个城市的什么行业做法务,希望多认识朋友,自己攒局。
(一)求职尽调关注哪些东西?
行业、公司、部门和领导
关于行业:大家可以通过新闻资讯了解行业周期,比如说纸媒、地产等传统行业和一些新兴行业。对于行业来说,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是什么?简单的比如说:这个行业是做To B还是To C;现处于什么样的发展周期;这个公司是不是行业头部;是不是强监管(如医疗、金融)——监管强的行业,需要法务去做的合规动作就很多,这种行业的企业对法务依赖性是很高的,因此愿意给法务较高的薪水,这种强监管行业相较弱监管行业更适合法务生存,法务也会较有话语权。
关于公司:公司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样?是还在快速发展的公司,还是已经比较成熟了;这个公司有没有吃过法律方面的甜头或者苦头——甜头,比如迪士尼通过知识产权创造了很多营收利润;苦头,大家都知道某些企业被某些国家制裁、吃过合规方面的苦头,就会相应倚重这方面的法务;此外,还要看一家公司重视哪些部门,比如互联网公司可能会较重视用户、投放、广告;而科技公司就会相对重视研发;还有些公司会重视全球供应链管理——不同企业对各部门的不同重视程度意味着不同企业对法务发挥作用的事务类型是不一样的,直接决定了法务岗位不同的工作内容以及你本人是否能接受和喜欢。
公司文化和氛围
有些公司汇报文化很浓,什么事情都要做ppt,而有的同学可能相对更希望自己做研究,那这种PPT汇报就会占据你很多的时间精力,久而久之这份工作会让你很内耗。
因此,上述因素都关乎一份工作会不会适合你,能否长久做下去。
适合自己的法务部门
我自己秋招时就踩了坑:现在看来,我不后悔对行业和公司的选择,但当时的我不懂得甄别一个法务部门的优劣。
法务部好不好,其实有两个重要的点:一个是外部关系,一个是内部关系。
外部关系,比如法务部负责人在公司混得怎么样?企业各部门一把手基本都是总监级,但可能法务部负责人就一个专员,刚升主管,而他在整个公司的层级并不高、话语权也并不大。然后就是公司给法务部的预算多不多,这个关系到你们能不能说服公司花钱聘请外部律师,能不能调动别的资源,否则缺少预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能导致工作不顺心、推动工作任务非常吃力,最后的工作成果公司也不满意,进而影响到后面的升职加薪和长期发展空间。
内部关系就是法务部的人员配置,包括不限于人数、级别、分工情况以及上述因素是否科学合理适配。对于校招生来说,最需要关注的是领导能不能好好带你。例如,你刚入职是专员级,你的直属领导是主管,然后主管上面还有经理、经理上面还有法务总监——要了解你的整条汇报线上的这些领导自己的地位怎么样、专业性如何,ta的工作风格怎么样;领导本人会不会给你做带教——有些领导是愿意教你的,但特别忙,这样的话可能就要你自己主动去问ta。假如领导没有精力和耐心好好给你有效的反馈和指导,那这样你的成长可能会比较慢,就需要自己多多摸索,这种情况可能不太适用于自学能力不太强的朋友。
(二)如何针对性修改简历、准备面试
我觉得主要有两点:一是体现你的量化结果。比如你可以强调你的一份法务实习,三个月时间审核了多少份合同,其中多少份合同金额超过50万、多少份金额超过100万;或者你参与了多少案件,其中若已有结果就可以用数字量化成果。二是匹配度和关联性。其实即便你没有任何法务经历,但想找法务工作也是ok的:你可以把关联性比较大的经历放上,比如你面试一个强监管行业的企业,那它会很需要和公检法打交道,你可以强调公检法的实践经历(若有),尤其挖掘并优先强调其中和你求职公司相匹配的内容。
其实我个人觉得,校招阶段,大家不太需要担心自己的简历——面试官对于一个刚毕业学生的期待并不是很高,你只要体现出你是一个有自己看法、有自己办事逻辑、自学能力很强的一个人就差不多了。
(三)法务岗位排雷
再谈谈哪些岗位是雷:
对于应届生来讲,首先是一人法务,其次是公司里的一人法务活太多撑不住又多招一个分摊下工作量,第三是领导属于外行不懂法律……这几个雷都有一些共性,尤其是没有领导帮你撑腰、给你指导。比如你做一个案子,就赔偿额的问题穷尽了所有检索,但最终为公司争取到的赔偿只有损失的30%,从法律专业性而言你没有问题,但假如没有领导指导、撑腰,那业务可能就会觉得:“那剩下70%去哪了,你这个法务都在干什么?”这种情况下,你是很难交代、解释你的工作到底做得好不好。
除此以外,部门内部没人跟你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进入社会后,很多时候你缺的并不是能力,而是一些信息差和阅历。独自做事时想法思路多少有些片面,也可能导致整个工作量很大、很难控制。
(四)法务求职话术
关于求职面试的话术,还是推荐大家去看我系列文章里的上篇《法务求职经验(上)——两年后重评“应届生法务面试话术”一文》。文中有我当年是怎么想的,两年后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某些话术可能可行,而有些不太行。
如果你是一个参加秋招春招的应届生,那他能问你的基本是围绕你的简历来的,那简历上我们任何部分都要问不倒:包括但不限于你列在上面的课程,面试官会问你这个课是学什么的?以你对我们公司的了解,你学到的知识能来解决哪些问题?自我介绍一般会包含学校(从大学本科开始)、重要的在校经历(社团、含金量低的小奖之类不重要的就不用说了,可以提提重要的奖学金、模拟法庭经历)、重要的实习经历(尤其是和该公司业务关联的部分)。
建议提前准备一个自我介绍的中英文版本,语速放慢、自然流畅就可以了。
如果是社招就可以围绕你原先工作与所应聘岗位关联性大的部分去论述。比较常见的问题是,你为什么要做法务或者你为什么不做律师。
具体话术就是个人经历观念与公司贴合:比如你对公司的理解是什么样的、你觉得过往哪些经历或个人特质能为公司提供价值,并贯穿一些适当的、对公司的彩虹屁。
03
法务跳槽路线规划和优势运用
不管有没有打算跳槽,在评价一份法务工作好不好的时候,我个人认为绕不开这三个点:钱、成长、氛围(以下简称“打工三要素”)。
还有一些外力因素:你以为兢兢业业干了十几二十年,或者你的能力卓绝,就不会被针对了吗?并不是。在短短的两三年工作经历中,我已经亲眼见到好几次这样的情况:外界空降来的新领导,把原部门的老黄牛赶走;也有空降来的新领导,被原部门的人合力赶走。这里的“赶走”可能是一个持续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过程:慢慢地瓦解属下对你的支持、你的工作职责和范围,不断边缘化你。这些事情真的都非常司空见惯。
04
浅论跳槽
很多人说“上岸”这个词。但实际上很难有真正的“岸”。最近又有知名外资所裁员的消息了。没有什么岸是稳定的,可能都是短暂的。而跳槽,就是从一块浮木到另一艘船。
(一)跳槽的时机
最近这几年,“金三银四”的公认跳槽黄金期可能不再适用了,那就找一个对自己比较好的时机——有一句话叫“在你最风光的时候走”,因为这个时候你的姿态是很自信的;如果你在很低谷的时期走,比如看清领导不会给你升职加薪,你工作做得也很痛苦,这个状态是会影响到你面试的。
很多人也会考虑到年终奖的发放,而且骑驴找马可能也有个时间差,可以在距离年终奖发放前一段时间开始改简历、接触猎头和HR。
跳槽还要考虑些别的因素,比如:
你以后还想不想转律师?如果你之后想做诉讼律师,那你可以有选择性地挑活,比如审合同可以设定一些个人的SOP(标准流程),一些常见法律问题你自己整理一个问答模板,以便后续被问到类似问题可以在此基础上快速修改交付,节省精力;此外你还可以花更多精力放在你做的案子上,以及如果你想积累案源,可以在公司里多结交些朋友。
是不是要用来过渡?有些人当法务可能是为了有个地方苟住以便去考研、考公、考编等等。我有认识的人就是苟过了试用期之后准备考公,每次考试需要提前去考点,就拿出偏头痛病历请几天假——不是鼓励大家这么干,只能说这是一个确实存在的事情、一个跳板——但如果你遇到这种同事,人家还把工作任务甩给你,那就是另一码事了。
你是否希望升管理?那就关注是否有带新人的机会,比如说你虽然是某个新人的平级同事,也可以把这当做一个机会,你去试验教一个新人,比如大概三个月能够把ta教成什么样;我们的哪些合同ta都能独立审核,并且在ta审核后我基本没有要修改的点,那就算你在这方面带这个新人带得还不错。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也是很多律师朋友之所以考虑转法务的一个点,就是你们对忙碌程度的需求。其实有些法务也很忙的,所以为什么我一直在强调说我们要DD很多信息,而且现在很多律师是降薪转法务的,如果都降薪了,入职后发现还是很忙很累,那主客观上都非常不值得。
(二)跳槽路线规划和优势运用
这个话题与以下因素有关:哪些工作岗位能把你现在积累的专业能力和阅历最大程度的变现。
撬动杠杆
前文提到的时间成本——你再努力,一天也不可能有二十五个小时;因此尽量、尽早去撬动管理杠杆。(提及杠杆,推荐一本书:《纳瓦尔宝典》)
比如,我自己现在也已经在带新人了,名义上我跟新人是平级,但我的直属领导非常忙,我主动承担了很多带人的工作。那可能在找下一份工作时,我会带人会教人这点也会成为我的一个优势。
经验变现
这点与沉没成本有关,如果你完全抛弃过往经历换一个新的领域、行业——比如你之前全部都是做医药合规,那你积累的医疗方面知识可能在下一个行业中就不适用了。但可能有些共通的东西是适用的,比如以项目管理的形式迅速自学了解一个行业有哪些风险、合规动作要怎么做等等。
以我个人为例,我希望变现的一个点,是我海外的工作经验和英语能力。现在我会介绍自己主攻国际贸易和海外投资建厂。首先我有英语方面的优势,其次我也确实跟过一个上市公司的全集团型的大型项目;此外我能很快自学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很流畅地和业务沟通他们想达成的目标,以及跟我们的外部律师用英文沟通——这些都是我现在积累的优势,那我之后求职肯定不会找完全不需要用到英语的岗位,除非是管理岗且薪资很优厚(但可能性不大),不然等于把我已经积累的优势砍掉,无法变现,短期来讲对我是较大的损失。
无论是正准备校招的应届生、想转法务或将法务作为过渡的律师朋友,我觉得可能最需要考虑的点在于你积累的是什么能力,有没有积累一些客源或人脉?哪些东西是你离职时能带走的?这是我们在考虑大方向跟优势运用时需要思考的事情。
05
综述法务跳槽实操
(一)刺破猎头的面纱
有很多朋友会问我怎么认识那么多猎头,是猎头会自动来找你吗?猎头怎么认识你的呢?
可以先去前程无忧、脉脉、猎聘等平台发你的简历,HR跟猎头可能会查看。慢慢就会有些猎头通过这些APP来跟你沟通。你可以问猎头,要不加个微信?——可能猎头这次推你的具体岗位不是很如你的意,但你可以把这当做认识猎头的一个途径。如果你有加行业群、法务群、地区群等各种法律人的群,其实也有很多猎头在那里面,还有威科先行等论坛办的法务大会等等;多参加活动,你认识的猎头会越来越多。
但认识尽可能多的猎头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你怎么去筛选有价值的猎头?
根据我的理解,猎头大致分为这几类:万金油猎头、职能类猎头、行业猎头,三者各有优劣。
万金油猎头什么岗位都招,但劣势在于他们可能不是很了解这个公司要的法务到底是什么、这公司有哪些法律风险,他们想要什么样经验履历的法务;但万金油猎头的好处就在于有很多公司图这类猎头快捷方便,比如这个猎头公司之前帮我们找到了不错的财务,那我们需要行政、法务都委托这家猎头公司——这类万金油猎头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地头蛇),如果你想回老家或去二线及以下城市,可能这种掌握当地行业资源的万金油猎头居多,可能当地大公司都是找这家猎头,那你通过这种万金油猎头跟这些公司搭上线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职能类猎头,专做某些岗位,比如专做法律人才、财务人才、采购人才的。他们的优势就是他们挺懂行,比如他可以通过你过往履历、你做过的事情判断你大概的薪资区间是多少、哪些公司需要你这样的人,他们给你找工作匹配度相对更高。劣势在于这种职能猎头只在一线城市,因为二线及以下的城市对于他们来说市场不够大。
还有些行业猎头可能是做风口企业比较多的,比如有些猎头只做新能源行业,它的优势在于,当你收到好几个同类公司的offer但你不了解这几个公司的具体差异时,可能行业猎头会从他们的角度提供一些你之前没有的信息;当然这些信息也需要分辨,因为猎头有他的立场,肯定是从给他佣金最多公司的角度去给你建议的。
猎头最终的目的还是促成交易、拿到佣金,所以他给你的信息跟他给公司的信息都不一定是真实全面的,他可能会在企业那边把你包装得非常漂亮,在你面前说企业的好话,会让你觉得这个企业、这个岗位太完美了,反而可能会踩新的坑。
(二)跳槽求职中的话术
大家可以在求职过程中牢记以下16个字,在和猎头、HR、面试官接触的过程中,去主动获取岗位信息:保持质疑,反客为主,多方验证,无中生友。
首先就是保持质疑。不管是HR还是猎头、面试官,他们的目的都是赶紧招到人。因此可能他们给你的信息会有一定的美化,并且对一些较难回答的问题模棱两可。比如有朋友面试一大厂外包岗,他对那个大厂的业务很心动,但对外包岗很不安;面试时就问入职后会否跟正式员工一起开会,以及有否其他机会?HR就很笼统的说:会跟他们一起学习、机会很多 你放心吧!这时你可以再问“请问具体一起学习机会指的是什么?办公场所是在一起的吗?会不会楼层分隔,会不会一起开例会?开例会时上交的工作成果会否有正式员工来给反馈并讨论?”对这些模棱两可的回答你不能轻易就满意、就不问了或者就放心了,一定要去刨根问底;当然也要注意尺度,毕竟很多时候是人家在挑你,可以抛几个你最关心的问题去问。
第二是反客为主,比如面试官问你对数据合规了解的怎么样?你有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如果你把自己作为被评价的客体,可能你的反应就是赶紧搜刮这方面的知识,把我知道的都告诉面试官。
反客为主是指你要掌握主动权,比如说你可以先告诉他,数据合规相关法律你都了解哪些哪些陈述一下,然后再问面试官:您提这个问题是因为咱们公司有出海需求吗?咱们公司是否已经开始请外部律师、顾问协助做数据合规?大概做到什么程度了?如果我有幸获得这个岗位的话,我会在这个项目里扮演什么角色,是否需要(如何)辅助法务经理或业务同事?这就叫反客为主:既然你问了我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那我也要问问你问我这个的目的是啥?是不是因为跟我要面的这个岗位强相关的,我进去后要安排我做这方面的工作?
第三点就是多方验证,比如我朋友踩过的一个汇报条线问题的坑:HR告诉他title是法务经理,直接汇报给法务总监就可以了;但入职后才知道法务经理只是类似中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的title,他们部门有一个真正的法务经理,那个人是负责管理的,是真正的部门负责人。而我这个朋友其实是和法务经理汇报,法务经理再汇报给法务总监,多了一层汇报线后很多东西都不一样了。多方验证有很多路径,你既可以问猎头,也可以问面试官。你去找他们就是double check各方回应是否存在矛盾不一致处。你可以和面试官解释说:因为我有朋友在这方面踩过坑,所以我确实有这方面顾虑,希望您可以理解,麻烦您再去确认一下。
这也就是最后四个字:无中生友。我前面分享的除了我自己的踩坑经历,有些确实是我朋友的经历;但你在求职过程中可以无中生友,你可以说“因为我朋友经历过类似的事”。比如,HR问你:哎呀为什么这么在意薪资,就这么俗气吗?平台可是比短期薪资重要很多。这时你就可以不卑不亢地说:因为我有朋友之前就是冲着平台大,连基本薪资KPI绩效薪资、奖金都没弄清楚就去,结果踩雷了,所以ta再三叮嘱我,何况我刚毕业来这个城市有一定现实考虑,希望您能理解,麻烦您再去确认一下。现在听了这个分享会/看了这篇文章,你也完全可以把我的踩坑经历当做你的无中生友~
最后,如何判断领导的好坏和做事风格是否适合自己——有过实习和工作经历的朋友,多多少少可以归纳出自己特别不喜欢的点,可以在和面试官或未来领导接触时重点关注。
这时又可以无中生友,比如说你不想被业务塞杂活,就可以问面试官说“我有个朋友所在公司什么杂事都让法务做,他们领导觉得让法务做就法务做,但其实很挤占时间精力,请问您对这种情况怎么看?如果您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处理?”或者你自己不太擅长和业务争辩有些工作到底该谁做,因此希望领导是一个护犊子的人,你就可以说“我有个朋友踩过一个雷。他的领导就是对外无论下属做的正确与否,永远都帮下属认错,搞得整个法务部都非常被动。不知您在做领导期间有没有遇到过业务来指责法务做的不好,但其实法务没做错,这种情况您是怎么处理的呢?很想了解您的想法和做法。”
面试接触的面试官多了之后,跟这个人合不合其实你可能聊几句就能get到,如果你跟面试官聊几句就觉得跟这个人沟通很费劲,我觉得这个信号就已经很明显了,如果你有更好的offer的话。你就相信自己的直觉跟判断。
(三)如何谈薪
我觉得谈薪可以分成两部分:一个是了解,一个是争取。
了解——重点不在于你有多优秀,而在于这个岗位有多少预算。
最近的“哪李贵了”事件,本质在于有很多东西真的不是你努力就可以的、不是说你努力就应该给你开多少月薪,而是取决于他们在招人时的定位。比如,招一批校招生,那开的薪资对校招生有没有吸引力?既要保证有一定吸引力,又不能多到影响部门预算和后续涨薪(起点太高了,没得涨了嘛);再比如说要招主管级、经理级的人,市场大概薪资是多少,就开一个差不多的薪资。关于这一点,所以我建议多接触一些岗位,了解不同的公司和不同的法务部对候选人的期望。
在这个了解的基础上,如果有机会,可以再去争取。比如,你知道他们还有另外的职位空缺,招你进去后,可能一个人要承担两个人的工作量。这时你就可以以此为理由去争取:“您看我如果有幸能拿到offer入职,后面这个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招到,我个人是愿意多做一些工作的,后续来了新人我也很愿意把经验分享给新人,共同让整个部门变得越来越好。再加上我也有XX年的工作经验了,跳槽也是希望能有较合理的涨薪,您看能不能给我再加一点幅度。”
事在人为,这些都是可以了解和争取的,不管成与不成,也算是对自己谈判能力的一个锻炼。
07
第七部分:问答环节
Q1:做法务应该先从律师做起锻炼再去做法务,还是一开始就去大平台做法务?
A1:这两种说法都很常见,也都有一定的道理,更有一定的适用条件。
对于应届参加秋招的朋友们,第一目标是先找到一份工作再说,永远是先有大于无的,再看有的里头哪个更好。22届、23届的法务岗位秋招形势都不太好,放出来岗位很少,但毕业人数每年都更多,那24届现在还不是太明朗,我建议都先试着,有多个机会再比较选择。
我个人觉得,法律人职业切换是很灵活的。两年前毕业做法务后,我在想是不是告别律师行业、不会再做律师了,但其实认识很多优秀法务前辈后我发现律师转法务再转律师的还挺多的。其实重要的是你的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以及人脉,当然还有一些运气因素。随着时间推移,到了一定级别后,也会有不同的机会。像方达的创始合伙人Jonathan做律师那么成功,还转了inhouse(法务+董秘)。他如果想再做回律师,也是有选择权的。
我的想法是,你有什么机会就先抓什么机会,有什么筹码打什么牌。抓到这个机会后可以再去相应调整你的目标,以及你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积累什么东西?有的时候需要去主动抓,有的时候可能需要耐心等一些机会。这两句话其实反映出同一个问题,就是预设了最终目标是做法务。我觉得可能做法务也不一定是你的最终目标,那么你最终目标是啥?可能每个人也都想的不是太清楚,做人最终结局不就是死吗(笑)?职业生涯还很长。我觉得就是你有什么筹码你就先去抓、有什么机会你就先去抓,后面咱们不管是慢慢调整还是变换都有空间的。
Q2:知产法务的发展空间问题(尤其本科是法本没有理工科背景)
A2:我可能不是很适合回答这个问题的人,但确实认识些做知产法务的朋友。
我个人的想法是,很多公司都是会把知识产权跟法务部放在大部门下面。那对于这个大部门的领导来说,你又要懂知识产权,你又要懂其他法律,也得懂跟商标、专利、著作权有关的诉讼。你越融会贯通,越方便你去做这个管理岗位。当然我说的只是大方向,法本同学没有理工科背景可能这是一个限制,但你可以保持兴趣,然后多去认识这方面的人(知产法务、或专利代理人、工程师)、多了解储备这方面知识。未来有机会可以往这方面靠。
至于发展空间问题还真不好说,因为发展空间不是取决于你努不努力,而在于知识产权这类业务到底能发展得怎么样,又有多少公司需要这样的人才。可以先不去预设一个所谓的最终结果,保持好奇、持续了解。
Q3:跳槽是不是件很难、需要付出很多成本的事?
A3:关键还是前面说的打工三要素。主要看你的规划,最好能运用你已经积累了的经验跟优势。如果你换到完全陌生的行业赛道,那成本可能会很高,因为你没有那方面的竞争优势、不仅要恶补很多知识,还要用时间积累处理问题的经验。如果你并不是从零开始,切换幅度也不是很大。比如,我自己这次跳槽还是在制造业,而如果我要跳互联网行业那可能很难,因为我没有互联网的那些知识跟经验。
就我个人来说,行业和城市都没有变,工作内容上30%是万金油法务工作合同审核、法律咨询、诉讼案件处理;70%就还是涉外国际贸易这些,我个人也是学国际经济法的,功底还在。我个人这次跳槽,是先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去适应和了解公司业务以及需要法务审核哪些东西、标准是什么,整个融入成本对我来讲不高。
但跳槽这事肯定是见仁见智的,每个人的情况、面临的机会都不一样,所以我觉得大家可能需要去更了解你手上有哪些牌,现在的市场环境能让你打出哪些牌,你尽量用你现有的牌去打一个better game。
Q4:现在的公司很依赖外部律师,内部法律法务团队很小,只有一个领导;行政事务很多,很多精力用在沟通协调上,个人比较喜欢做法律研究类的工作,不太喜欢跟人沟通交流,因此内耗于法务是否适合自己。
A4:我觉得我们要分几步来看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哪些问题是换公司就能解决,哪些问题换公司也解决不了,无法规避的问题又该怎么更好地应对。
你说公司非常依赖外部律师、法务团队很小、行政事务很多,可能是公司的问题;但很多精力用于沟通协调,这个属于你只要做法务就免不了的,只不过是程度多少的问题。
至于法务适不适合自己,可能要结合不同岗位的实习和工作经历去了解哪些工作可能更适合(不知道提问人读书时有没有多次实习试错过)。你也可以把法务当跳板,考公考编,但也不一定会适合你,因为公务员除了写公文写研究写领导布置的工作,还需要去做很多沟通交流的问题。如果这个规避不开,就想办法更好地应对,可能你需要想办法去增进工作效率、改变工作方法,例如可以整理一个常见问题合集、归纳一些成体系的某某事情如何解决的办法,给到来找你的人,减少碎片化的沟通。
Q5:如何看待父权社会职场中的性别歧视,如何更好应对女性身份带来的法务职场天花板?
A5: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但确实值得思考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可能没有封闭解法,而是田野调查,可能不会有所谓正确的答案。
我觉得性别歧视当然是存在的。比如我上一份工作中曾经被业务为难,我很重地叹了口气。被领导听见了,就反复鞭尸“我们新人小X情绪管控能力特别差。就这么一点事,就要怎么怎么样。”鞭尸的时候还要说“哎呀可能女生就是这样,女生就是情绪不稳定”。可能也是因为领导爱说这种话,导致我在跳槽前一年多的时间里,都会刻意在他们面前保持我的情绪稳定,装也要装的出来。
到了现在,我觉得这样的刻意训练可能是有效果的,对于很多事情我都是笑嘻嘻的,但这又给了他们更多攻击我的理由,他们说你太举重若轻了,你是不是对这个事儿不是特别上心?综合一下,所以我觉得别人想攻击你,什么事情都是攻击你的理由。而女性身份可能会产生更多指责你的理由——这么点事她居然叹气,因为她是女生,她这情绪管控能力这么差。
至于怎么解决,我觉得可能没有什么很好的解决的方法,因为如果有人要针对你,ta就什么事情都能针对你;我觉得也不用刻意表现得“像男的一样”。尽量保持专业可能就差不多了,如果说你硬要逼自己说我不要展现出任何女性化的一面,也不现实。
至于职场天花板,这个问题我个人可能还不够格去谈,但我认识的很多厉害的法总都是女性,总之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吧。
Q6:可否推荐些法务工作相关的书籍?
08
结语
相比很多求职分享,我觉得我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我不喜欢站在被审视的状态去盲目地卷。比如因为人家需要这个证,我就去考,然后再怎么样。我建议大家先了解自己有哪些优势、想要的目标和方向,然后再按图索骥地探索、接触市面上有哪些可能会比较适合你的工作,看看是否匹配、在这里面找一个可能最适合你的工作。一切都是以你自己出发,而非将自己塑造成公司想要的样子。
我知道这可能有点理想主义,尤其现在秋招僧多粥少的情况下,但我觉得工作岗位时长是很短暂的,就可能你一份工作做了一年、五年、甚至十年,听起来挺久的,但相比你二十多岁到五六十岁退休之间这三十多年来说,具体的工作肯定没有整个职业生涯长;不谈工作,我们的人生也更漫长、更值得好好思索和检视“我想要什么”。
可能囿于现在社会经济条件你只能先骑驴找马一个,但你对于“我是谁”、“我适合干什么”“怎样能让这份工作给我的人生提供更多养分”这样的思考、探索与尝试是没有止境的,这是我核心最想表达的。
我知道在2020年初,legal road这个社群创立时选择做法务的群友真的很少,这两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选择做法务的人可能越来越多了,那也反映出了一个趋势,但趋势也不是全部,更不是最终的目的地。虽然我现在做法务、也在做法务求职的分享;但如果问我“你这辈子都会做法务吗?你的目标是法总吗?”我觉得可能也不是,我也还在持续探索。
祝愿我们都在漫漫长路中上下求索,有所愿、有所得。
The End
致力于打造优秀法律同辈的圈层文化,
搭建最真实、有效、优质的信息分享平台